到现今月销稳定在万辆,成为除特斯拉Model Y外,新能源中型SUV四年热销唯二的经典车型。
最新数据显示,零跑6月交付新车4.8万辆,同比增长超138%,上半年累计交付22.1万辆新车,连续四个月位居新势力领先位置。C11以单月交付超1.4万辆的成绩,将零跑推向神坛。
他身上没有蔚小理那种深陷滑铁卢而后生的悲壮剧情,也不似哪吒、威马一般,只在市场拥有短暂高光。
造车以来,零跑有意让自己离ICU越来越远。最终在一波又一波的淘汰赛中,零跑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为造车新势力销冠。
并且零跑还试图用“全域自研”策略将零部件主导权收拢在尽可能多的手中,目前零部件自研比例高达60%。
“我们可以给旗下车型立马换上辅助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高压碳化硅平台这些最先进的配置,同时还能做到成本可控,配置加量不加价。”朱江明说,这让零跑产品能在市场具备足够竞争力。
市场竞争是产品间的动态博弈,是幕后主机厂技术厚度与体系力的比拼。消费端始终愿意为那些更有性价比、搭载更先进技术的产品奉上鲜花与掌声。
7月10日,零跑C11正式开启预售,在产品端,其代表了零跑最新的技术成色:自研800V高压SIC四合一电驱,百公里加速最快6.1秒,媲美Model Y后轮驱动版5.9s的性能表现,同时可深度学习用户驾驶习惯;
拥有28个智能感知硬件与高通8650芯片组合,可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通勤领航辅助、泊车辅助等27项辅助驾驶功能;
并搭载端到端大模型辅助驾驶,将感知、预测、规划等独立的模块整合,简化系统架构,减少了传递损失的同时,并可在未来升级到“车位到车位”的辅助驾驶功能。
纯电版本CLTC续航为640km,标配全域800V高压碳化硅快充平台,30%-80% SOC最快充电时间仅需18分钟,百公里电耗低至14.4kWh;
增程版本采用1.5L增程动力系统,CLTC纯电续航300km,配合47L油箱容积,CLTC综合续航达1220km。
此外,还有零跑最新自研的AR-HUD。“它的亮度、清晰度这些我觉得比现阶段友商都要好。”零跑高级副总裁曹力说。
当然,这款产品的定价也代表了零跑全域自研的最新成果:纯电版本14.98万-16.58万;增程版14.98万-15.98万。
把一辆拥有激光雷达、续航640公里(纯电)/1220km(增程)、搭载大模型辅助驾驶的中级SUV的价格拉到15万级别,零跑“价格屠夫”的形象依然可怖。
曹力用一组数字直观地体现了零跑的成本控制能力:如果竞品它能够做到跟零跑同样的成本效率,同样的研发的效率的话,那最低它的成本要再加2万块钱。
“零跑如果不能够快速增加销量,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让市占率变高,那就很危险。”朱江明将这一阶段视为“解放战争”。
以下为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朱江明、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 曹力接受未来汽车Daily在内的媒体问答实录(有删改):
曹力:预售期的占比C11纯电是80%,增程是20%。因为随着纯电续航不断提升(零跑C11标配640公里续航),大家觉得纯电已经够用。
Q:C11入门款跟旗舰款的价格差仅为1.5万,纯电版的价格差是1万。这背后的一个定价逻辑是什么?
曹力:零跑的定价逻辑是成本定价。零跑C11低配与高配的价值差超过3万元,但价格并没有差这么多。
零跑也做过智驾的芯片凌芯01AI的芯片,也做过摄像头,也做过雷达,整体说,从解决方案到硬件到软件再到控制室到云平台。零跑的技术是最全面的。
曹力: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零跑65%的成本是自研,这65%如果外采供应商的线%就是你要硬性加上去的成本。
如果竞品它能够做到跟零跑同样的成本效率,同样的研发的效率的话,那最低它的成本要再加2万块钱。
曹力:通过数据来看,C11副驾屏的操作次数占比不是特别高,所以新款C11就取消了副驾驶屏,但增加了HUD。
做过销冠的(车企)有很多,甚至很多现在都消失了,包括威马、哪吒。蔚小理都做过销冠,今天轮到零跑也没什么,因为这是暂时的状态。如果永远要在新能源汽车牌桌上的话,那我们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从今天十周年来看,零跑已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已经接近平衡的一个状态。就是说我们已经完成了抗日战争。
曹力:很多的合作伙伴,比如说高通、大陆、佛吉亚。他们都非常了解零跑,认知零跑有技术实力。在合作过程中,他们除了保证提供高品质、高效的产品和技术外,同时也能够给到我们一个战略的合作的价格。
朱江明:零跑基础打得很扎实,平台化做得很好。我们可以给3C车型(C11、C10和C16)一夜之间换装辅助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高压碳化硅平台,为他们武装最先进的配置。
比如AR-HUD零跑就研发了很久,如今终于具备成熟的上车条件,所以就搭载到了C11上,座椅也在自研。我们会扩大更多核心零部件的自研和制造。
朱江明:到今天为止,我们认为零跑的效率、质量控制、组织能力,成本控制等各个方面,基本上达到合资车企的水平。
我们跟丰田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也相差不远。我相信再往后走,零跑会在自动化效率,品质控制都会慢慢从齐平再去超越。
朱江明:出海与国内的比例是1:10。零跑上半年的成绩,可以打70到80分。但我觉得我们下半年的机会更大。因为零跑上半年一直处于产品切换阶段。
C11发布以后,零跑基本上(C10、C16、C11)都完成了年款和中期改款的切换,而且切换完的效果也是非常好,已经超过预期。所以我们认为下半年我们销量应该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原来一些商超等地方,因为那里展示的时间比较久了,(附近用户)对品牌已经了解了,所以慢慢减少。
另外就是零跑一直在优化整个渠道结构,希望减少投资人,让投资人区域相对集中。整体网点的数量,我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加快渠道发展的速度。近期速度还是相对比较快的。
朱江明:四年前市场上没有AI芯片,Mobileye要把算法和芯片一起卖,纯芯片不卖。当时正好大华也有需求,用AI芯片用来做人脸识别,于是把大华和零跑凑在一起,所以研发了一颗叫凌芯01芯片。
我希望零跑能够持续地在销量上有增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站稳脚跟,可以在真正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里面,持续占有一席之地。
朱江明:零跑有信心实现全年盈利。之后,零跑还是要聚焦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争取在未来的三年之内有一个大爆发,这样零跑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一个车企,即百万辆规模并能够有一定的盈利的车企。
战术方面,我们也希望C10、C16等车型,每一款都能取得增长,而不是说这个起来了,那个又下去了。
我们要打一个要成功一个,而且就是要逐步每年地去提升每一款产品的竞争力,让它成为市场的明星,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