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大旱长旱连旱,湖北迅速行动!8月22日12时,省防办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充分预估可能出现的跨季乃至跨年旱情挑战,坚决打赢抗旱减灾硬仗。在此背景下,全省水利部门应用水网工程实现紧急调水,发挥这些工程在抗旱中的重要作用。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兵分三路,实地踏访引江济汉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江补汉工程,了解我省如何科学调度水资源,全力抗旱保丰收,抗旱保高质量发展。
时针拨回到2022年7月7日,丹江口市安乐河畔,挖掘机、渣土车穿梭的轰鸣声打破了寂静,引江补汉先期施工工程破土动工。
8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襄阳市谷城县的中国水电十四局承建的引江补汉工程土建8标(以下简称“土建8标”)施工现场,长江设计团设计代表王琦正带领团队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我们仔细研判,形成了‘钻爆法和TBM法’的组合施工方案。”江汉水网公司科技部技术处负责人透露,钻爆法,通过钻孔、装药、爆破的方式破碎岩石,适用于复杂洞型精细处理,适应性强。TBM法适用于硬质岩掘进开挖,施工效率高,是穿越复杂岩层长隧洞工程的首选方案。
工程于2010年3月动工,2014年9月26日建成通水。截至目前,累计从长江引水404.47亿立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工程沿线及汉江下游的用水和供水条件。
“为了保持水质,虾稻田要不停换水,加上7、8月高温自然蒸腾,用水量比一般水稻大得多。”宋继新说。他身后刚刚用长江水完成灌溉的稻田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水底下游动着今年留下的一批种虾。
从2米多高的观景台往下看去,田间稻苗正在从穗尖开始由绿转黄。向远处延伸的连片稻田中,三五只白鹭正在觅食。一两只白鹭不时从田间飞起,在空中掠过一道白色弧线后,又降落在稻田另一处。
今年前7月,大悟县降雨量仅632毫米,较常年偏少近三成。面对干旱年份迭加用水高峰的双重压力,大悟供水依然平稳的底气,源于“主备结合”供水网络。
2021年1月,随着一声闸响,清澈的丹江水开始一路向东,经过269.67公里的“跋涉”,潺潺汇入王家冲水库。
“鄂北工程,不仅仅是一送一收这么简单。”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要越过50条河流、150处铁路和公路、20条断层带,另外还要涉及260条迁、改、建线路。隧洞、倒虹吸、渡槽、暗涵、管桥、明渠、进水闸、退水闸……水利工程的各种类型,在这项工程中都有体现,堪称湖北“水利工程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