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為主题的《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已落下帷幕。但是,很多精彩节目都驻留在亿万观眾记忆深处,比如,令人美不胜收的“非遗”元素。
作為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届总台春晚,整台晚会处处体现“非遗”特点。从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到小品《借伞》,再到歌舞《潮起舞英歌》……一个个节目主打“非遗”元素,展现“非遗”魅力,带给观眾非一般的体验。
以《栋梁》為例。该节目带领大家沉浸式走近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不仅可认识“凝结中国人智慧的斗拱与榫卯”,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精髓与智慧。
需要提及的是,总台春晚展示“非遗”元素,并非生硬表达,也不是简单机械地向观眾“兜售”其意义,而是借助“黑科技”等手段,融入了时尚气质。在《栋梁》这个节目中,“XR+数字孪生+VP”技术的运用,让观眾“不仅看到了古建筑的外在之美,更从深层次理解了这些建筑背后承载的哲学思想与歷史积淀”。此外,还有很多节目在詮释“非遗”内涵时,都巧妙融入科技力量。
据统计,我国普查到的“非遗”资源总量约有87万项,国家、省、市、县4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557项(包含3610个子项目)。实现“非遗”传承不能缺少创新,推出“非遗”表演同样离不了创新。
“满眼东方潮,盛世舞英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英歌舞,也在今年总台春晚亮相。鼓槌翻飞,气势如虹,舞蹈演员们跳起“中华战舞”,被网友称為“最强过年氛围组”。与以往的表演形式不同,这次英歌舞创新融合了歌曲演唱,為了更好地呈现英歌舞,团队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训练。也正因如此,《潮起舞英歌》尽显中华民族自信昂扬、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总台春晚的“非遗”含量到底有多少?据统计,本届春晚共涉及百余项“非遗”。“非遗”亮相春晚,让春晚更有吸引力﹔而通过春晚推介“非遗”,让“非遗”被更多人了解。这种“双向奔赴”激发了亿万国人的文化自信。
“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產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非遗”被誉為“民族记忆的背影和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保护好“非遗”,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是我辈责任。如何让“非遗”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归根结底是四个字:守正创新。
“非遗”亮相春晚,為保护传承“非遗”作出了有益探索。但要看到,积极推动“非遗”保护,还需要让它们见人、见物、见生活,更有力实现保护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惟有如此,“非遗”才能拥抱当下和未来。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