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天气相当的炎热,很多人就在关心,啥时候三伏天啊?认为三伏天早点来,那么炎热就可以早点结束,但其实这种想法也不对,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为炎热的一个阶段,这个确实是没错,但过了三伏天也不一定就不热,我们还要警惕秋老虎袭来。
说到三伏天,我们先来说说入伏,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20日,也就是本周日会正式进入三伏天,时间总共是30天,相比往年减少了10天,但是一定不要大意,因为三伏天的总共的时间,和气温高低,没有直接的一个关系,该热还是会热,况且全国多地已经连续多日发布了高温预警。
既然本周日就是入伏的时间了,我们要做好什么准备呢?老辈人就经常讲,入伏要“扶阳”,那么为啥要这么做呢?
入伏之后,紧随而来的高温天气,会让人毛孔大开,这个时候阳气随汗液外泄,内里反而虚寒,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补充人体的一个阳气。
在这个时候,空调冷气长驱直入,冰镇饮料直灌肠胃,寒湿之邪悄然入侵。身体会被湿气侵扰,如果这个时候不补阳的话,等到冬天,就会畏寒,从而手脚冰凉,甚至还容易出现身体不适。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个俗语想必大家已经清楚了,仔姜性辛温,能直入脾胃,散寒止呕,促进消化液分泌。而且这个时候吃上一点可以温中散寒,可借自然阳气升发之势,温暖一整天。
做法:把仔姜洗干净之后,切成丝,然后把猪肉切成丝,喜欢吃辣椒的可以来点辣椒,锅中放入油,烧热之后,放入仔姜大火不断的进行翻炒,炒香之后,放入盐和酱油,最后放入鸡粉,炒匀就可以吃了。
入伏吃羊肉?是的,你没有听错,在江苏安徽等地,至今还保留着“伏羊节”的传统,民间谚语道:“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处方”。《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
做法:把羊肉清洗干净,焯水,然后放入到大锅中,放入盐和一点姜片,煮熟透,准备一点蘸料就可以吃了。
和多数凉性绿叶菜不同,茴香菜是少见的温性蔬菜。其特殊的茴香油能刺激消化液分泌,驱除脾胃寒气。对于夏季贪凉导致的脘腹胀闷,茴香堪称天然解药。
做法:把茴香清洗干净,然后锅中准备好高汤,来上一点肉丸,接着放入盐和白胡椒粉,最后放入茴香,拌匀就可以吃了。
如果觉得黄鳝比较贵的话,我们在这个时候还可以选择吃点泥鳅,它被誉为是水中人参,而且也特别滋补阳气,喜欢吃的朋友,在这个时候可以买上一些回来,然后做给家人吃。
做法:清洗干净之后,把它放入油锅中进行干煸,然后放入干辣椒,还有酱油以及盐还有五香粉,有香菜的可以来上一点,这个特别适合体弱虚寒的人。
大家一定要记住,扶阳不等于燥热大补。我们要根据时令来吃,本周日入伏后,可以选择一些补阳气的食物,让温补的暖流驱散体内积寒。《黄帝内经》也讲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