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张玲丽 吕文鹃 实习生 王佳怡 ) 企业中台到底要不要?当行业跟风质疑“中台无用论”,企业到底是跟风,还是自我独立思考?在庞杂的大数据中,以毫秒计算的大宗交易如何运筹帷幄?
场景一:煤矿贸易单笔两亿元(中小体量),理论利润约5%(约1000万元)。但若发生重大授信风险,可能面临两亿元亏损,于是乎,授信的风险管控是贸易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命脉。在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价格剧烈波动、供应链风险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企业对信息获取速度、风险预判精准度及市场响应敏捷度的要求愈发严苛。
中基宁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大宗商品贸易为核心的千亿级企业,连续多年跻身中国 500 强、中国民营 100 强。作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浙江省内外贸一体化 “领跑者”,其进出口总额连续多年位居宁波首位,致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综合服务商。
当行业跟风质疑“中台无用论”,中基却看到了更深层的企业现实情况,频繁的组织调整是常态,部门分合、权责变更、并购重组……但混乱中需要一种秩序:用数据的有序性对冲组织的无序性。因此,中基毅然决定选择“牵手”腾讯云:共建覆盖全球的实时数据中台,实现了数据高效整合、风险秒级管控与决策效率的提升,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大宗贸易行业始终与高风险相伴共生。单笔订单动辄数亿上千万,试错成本高、价格波动对利润影响显着,而大型贸易集团普遍存在的多套独立业务系统,导致数据跨系统流转效率低,管理层决策常依赖滞后的人工数据汇总……数据壁垒成为提升风控能力和市场响应速度的最大掣肘。
中基宁波集团总裁周杨告诉记者:“大宗商品交易的敏捷度就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我们过去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数据分散,一次全量授信计算耗时5到10分钟,极易引发超额风险。毫秒级的交易计算时间和24小时的市场价格变化监测,是生存和发展的刚需。”
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2023年,中基集团将数字化战略升级为“一把手工程”,由周杨亲自牵头推进,核心目标是建构统一数据中台,彻底打破数据壁垒。 在这一关键转型节点,腾讯云被选为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这一数字工程。“腾讯云对大宗贸易领域需求的把握、行业学习的深度和反馈迭代的速度,让我们看到了合作的潜力。”周杨说。
腾讯云智能制造首席架构师周洪飞介绍,面对中基集团整合分散系统、实现数据快速调取的核心需求,腾讯云以云原生技术底座与大数据平台为支撑,量身打造了一套兼具高效整合与实时响应能力的一体化数据中台,其灵活扩展的架构彻底打破了传统数据管理的壁垒。为解决 30 多个业务系统中散乱数据的整合难题,腾讯云 TCHouse-P 如同为数据处理装上了 “GPU” 级别的并行计算引擎,一举攻克了传统 ERP 在实时计算时速度慢、易卡顿的顽疾,让分散的数据得以高效汇聚。
数据中台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业务场景的深度应用中。目前,中台已全面渗透中基集团风险管理与市场研投两大核心环节,推动业务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中基宁波集团首席技术官王海涛介绍,客商信用状态是中基集团判断授信额度的重要指标,“数据中台建立后,现在进行授信审批时,可以实现秒级响应,集团层面能实时看到所有子公司对同一客户的授信总额,再也不会‘各算各的账’。数据中台不仅让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也实现了企业内部提质增效的管理。”
在市场研投环节,数据中台成为精准决策的智慧大脑。“单看内部数据只能知道自己的生意,结合外部数据才能看清趋势。” 中基宁波集团助理总裁、数创中心总经理阎瑾强调,研投能力是大宗贸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宗贸易的投资研判需实时整合内外部数据,从交易所获取的数据需在 40 毫秒内传入中台,10 毫秒内抵达交易部门,整体延迟控制在 50 毫秒内。
基于与腾讯云合作建设数据中台的成功经验,中基集团选择再次联手腾讯云,共同升级其自研的CTRM大宗商品期现一体化系统。阎瑾表示,这种服务能力的背后,是腾讯云技术支撑的全球数据处理网络,“无论客户在东南亚还是非洲,我们都能快速响应他们的数字化需求。”